黄明正:清末、民初“快信专票”介绍(二)

黄明正:清末、民初“快信专票”介绍(二)

二、快信开办及专票的印制和使用
快信业务开办,缘起为与「民局」业务之竞争。尤其汇兑商号,需要快速又安全的邮递服务。1903 年邮政「快信业务」已开始倡议,并于 1905 年首于北京、天津、上海三地开办,发行使用第一版「快信专票」。继之,保定、汉口、汉阳也见第一版「快信专票」之使用。南方及内陆部分邮局,则随第二版「快信专票」之发行,才开始办理快信业务。
邮政总局施行快信业务,除发布快信章程外,随汉口汇票帮所建议之50处,陆续开办快信邮局,并将干字文分配给各该局,作为专差及快信之代码,用可管控邮件投递之快速与安全。该千字文字轨及号码,吾称「管理号码」。
大清「快信专票」印面以「九五至尊,飞龙在天」为主图,示意大清邮政由「九一渊龙」(意指大龙邮票,原始龙爪下有水珠,即「鲤鱼跳龙门,一跃成龙」之初龙,或称渊龙。)进化至「九五飞龙」。图案设计除了「崇清」外,主图「飞龙划云」,更可标示大清邮政进步之快速。
专票印制处所:
由上海「海关(邮政)造册处」印制。附图:图5、图6、图7,虽然不是邮票,但可显示「造册处」的演革及其印製、设计能力。
图5:图无中文,该系大清邮政成立初期使用;约1897年印制。


国6:大清邮政中期使用,「造册处」中、英文并列。


图7:大清邮政晚期使用,改「供应股」中、英文并列。


专票印制方式:
早期以石版先印底纹,尔后套印主图。晚期改以铜版印製。印就之印刷全张,个人见解至少该有 5枚直连专票,尔后,裁分成单,最后继加齿孔。(亦或先加齿孔,尔后裁分成单?待考)
第一版之齿孔是造册处用 12 度半园孔机打 造(推测倡议时期已印就)。第二版以后,改用凸版黑色「Z型」印刷齿孔打造。民国时期之「快信专票」,去帝制象征之「飞龙」,改「雁足传书」之飞雁。每票五联,其所增之1联,用便黏贴于信件上,其馀各联使用与之前相同。
专票之结构:
第一联,奇信局存留,并供该快信专差于月底奖励之凭据;每票一分。
第二、三联,浮贴于信件,于完成送达后,分信专差保留第二联(龙首联,背有收信人签章),送信专差保留该第三联(龙身面值联)。两者皆供月底奖励之据;每票一分。
第四联,寄信人存根。如要查明收信回条,需加付信资5分(加贴普通邮票)。
专票之使用:
每一信重 30克,购用专票 1 张,每一超重,加贴普通邮票5分。如超重未贴足额;向收件人加倍补收欠资。
1914年3月,我国加入万国邮联(UPU),邮票发行必须依一定的规范。此款只在国内使用无法通达国外之「快信专票」,遂于1916年2月1日起废止。所有库存之「快信专票」一律加盖 ABCD 或邮局地名,作为快信执据使用,不再具任何邮资效益。由于库存剩量有限,是项加盖常被藏家收藏,作为「专票」之结尾。

限时免费阅读,未完待续……


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